我們常說現在做SEO,已經不是單純的找出目標關鍵字或長尾關鍵字,然後想辦法做出很多高品質的反向連結。而是更要注重用戶體驗,因為SEO的最終目標還是達成某種商業目標,而不是空洞的流量,而只有良好的用戶體驗,才能增加用戶黏度進而提高轉化率,所以在做網頁設計時,就要好好的規劃。而怎樣的網頁設計可以提高用戶體驗呢?簡單的說,就是不要讓用戶需要去思考,站在用戶的立場就是..."別讓我思考"。
網頁上每項內容都有可能迫使我們停下來,進行不必要的思考。比如內容資訊看不懂,操作功能不明確。例如,文案。常見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很酷或者自以為很聰明的名字、帶有行銷傾向的名字、和具體公司有關的名字以及生僻的技術名詞。
當我們訪問Web的時候,每個問號(讓用戶不明白的地方)都會加重我們的認知負擔,把我們的注意力從要完成的任務上拉開。這種干擾也許很輕微,但它們會累積起來, 有時候這樣的干擾不用太多,就足以讓我們抓狂。況且,人們通常不喜歡苦苦思索背後的原理。
這都是建造網站的人沒有讓用戶明白易懂(而且容易使用)會讓我們對這個網站以及網站的發佈者失去信心。所以,必需按使用者心智模型去設計產品,下面列出一大堆訪問者在訪問網站時不應該花時間思考的事,例如:
• 我在什麼位置?
• 我該從哪裡開始?
• 他們把××放在什麼地方了?
• 這個頁面上最重要的是什麼?
• 為什麼他們給它取這個名字?
不讓用戶思考過多,原則上就是設計符合使用者心智模型。大致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講:
1文案:
需要讓人容易理解,快速記憶。根據不同產品定位,找到恰當的切入點,文案過長或者使用用戶不理解的情景,如技術用詞,行銷用詞等,都會使人不知所云。省略多餘的文案,比如過分修飾,歡迎語,多餘指示性語句,這些囉嗦的詞語會影響使用者對關鍵資訊的閱讀理解和判斷,必須清除掉。
2圖形:
好的圖形表達是優於文字的,但是圖形沒有把內容表示明確,反而適得其反,給用戶造成理解上的困擾。
很多情況下,我們好像都很喜歡做一些很炫的icon來表達某些內容,這些是會起到吸引性,但要記住一點,你的圖形是不是很好的闡釋了內容,如果做不到,那就去掉吧。不如放大標題來的更好。
每個網站需要有它的獨特性來吸引用戶,但表達這些獨特性的元素,例如圖形,一定不能對使用者理解內容產生干擾。很重要的一點,我們設計是要表達什麼,為了什麼,怎樣更好的幫助用戶來理解這些表達,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。
網站不是炫技場,設計要為內容服務。
3訊息:
資訊其實是文案、圖形等形式的混合體。資訊之間,是否建立了相應的關聯度,不相關聯的資訊之間是否產生了干擾。
大量的資訊是否進行了合理的分類,以減輕用戶的尋找時間。資訊分類處理上,有個深廣度問題,廣度網站因為層級少,可以讓使用者不需要點擊過多就可以到達底層;深度網站需要點擊更多次,但它在每一層次上可以做到讓人的思考最小化。關於資訊的深廣度,詳細見這裡。
所以,有效合理的資訊分類可以説明使用者快速準確流覽和完成任務。
4引導:
通過功能表,導航,麵包屑等手段有效引導使用者行為路徑,讓使用者方便去他想去的地方,回他想回的地方。
在路邊,我們希望有路牌指示;在雜誌上,我們希望前面有目錄,在每頁我們還希望有頁碼,在網站設計中,我們引導好使用者需要流覽的內容;在使用者需要的時候給予網站工具來方便完成任務,在這點上,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上新功能,把功能做的突出,殊不知用戶是不是也這樣想,他到底在這裡需要什麼。
5操作方式:
充分順應用戶的心理思維,來設計功能的操作,可以使用戶快速上手。
汽車方向盤往左打,汽車就往左開;插排電源按下去燈亮;相關內容旁邊放置相關操作,操作尖頭朝下說明有下拉內容,等等。這些操作方式都是要符合使用者心智模型的。
6一致性:
設計在同產品(甚至同類產品)中保持一致性,可以大大降低用戶理解成本,使用戶快速上手,增加用戶的使用率。
這裡的一致性包括顏色,形狀,內容,操作方式。比如紅綠燈如果各地都不一樣,外地人來了豈不會導致交通混亂。同一個網站也應該有這樣的一致性,有些都可以保持行業的一致性,比如頁面上使用一樣的翻頁等,既可以降低製作成本,又對用戶的使用有良好的認知幫助。到一定程度,也會提升一個品牌的認知,比如阿迪達斯到處使用的三道杠。
我們都知道別讓我思考最經典的頁面是google首頁:logo起到網站認知作用,搜尋框緊跟logo並最大化使其最容易被使用,其他資訊按歸類放置,並根據等級高低依次減弱。雖然大多產品都有其他商業性需求考慮,但設計師不能被這些衝昏頭腦,機械性的表現內容。多花心思把繁雜資訊理清楚,要知道,設計師都不是很清楚資訊的關係,使用者就更不會明白。
總之,要達到SEO的真正目標,就認真的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、去做網頁設計與規劃,讓瀏覽者瀏覽相關網頁時,不需要太多的思考,這樣用戶體驗就提高了一大步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