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搜尋引擎打響名聲的Google,近年來致力於試驗各種新型態的網路應用,為了應付如此龐大的研發量,除了一般常見的內部研發流程外,Google還有一個提供工程師與使用者共同參與的試驗場——Google實驗室(Google Labs),工程師可將新開發的功能放上Google Labs平台,提供全世界Google使用者嘗試,藉此獲取快速而立即的回饋。Google Labs主持人Arthur Glecker表示,Google Labs在Google創立不久後便成立,截至目前為止,有80項Google所推出產品來自Google Labs,包括Gmail、iGoogle、Google地圖以及Google閱讀器。


Arthur Glecker表示,創新始終是Google的核心文化,在工作時,Google工程師享有20%的自由支配時間,可投入有興趣的研發工程,而Google Labs即是試驗其發想的平台,Arthur Glecker強調,Google Labs是專門為試驗中的專案而設的平台,而非已完成開發,並且準備問世的功能或產品,因此在Google Labs上的應用服務隨時可能中止,Google Labs亦只是Google的研發管道之一,也有許多專案並非透過Google Labs;事實上,Google近年許多成功的應用乃是透過併購而來的。


Arthur Glecker認為,Google Labs最大的特點為「由下而上」的研發與測試過程,相當強調使用者參與,而放上Google Labs的應用,必須先經過內部測試、同儕回饋,並確保程式安全無虞,才會放上Google Labs,至於評估專案成功與否,則有許多不同要素,這其中包括使用者數、重複造訪數、評論等等,但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,通常依應用類型而定。


全世界的Google工程師都可將自己的試驗作品放上Google Labs,Arthur Glecker表示,舉目前平台上的應用為例,有來自澳洲、日本、印度、台灣等地所發起的專案,像Places Directory即是由台灣工程師所研發,其支援Android 平台手機,可於查詢身邊的景點。不過,Arthur Glecker表示,Google Labs上所有的專案皆以全世界使用者為目標,目前並沒有任何區域性限定專案,或者專為某一地使用者而開發的應用,雖然Google Labs使用介面有12種語言版本,但各種應用與功能仍舊以英文為主,Arthur Glecker解釋,如此才可快速而方便地獲得來自世界各地使用者的回饋。


在使用者測試與評論方面,Google並未限定使用者身份,只要擁有Google帳號都可以進入此平台,Google研究室專案經理Riku Inoue表示,對於Google而言,擁有越多來自使用者的回饋越能進一步改善產品功能,相對來說,這也代表無法保證回饋與評論的品質。


最近許多來自外界的質疑,紛紛針對:Google是否已喪失創新性格?越來越多Google的應用來自併購的成果:像是Youtube,以及最近大紅大紫的Android系統;而非Google原生性的創意與發想,儘管如此,Riku Inoue表示,創新始終是Google的核心,Google Labs的應用也都來自工程師自發性的研究,像Google去年推出的產品中,有20項來自Google Labs,不過,Riku Inoue並不清楚經由Google Labs測試後所推的產品在總產品量中所佔的比例。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o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